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中午十二点半,七楼住户用力敲响了五楼的房门," 大中午的弹琴,还让不让人休息了!" 这是沈阳一家国企的职工住宅楼。开门的是一位消瘦的老太太,老太太解释说自己老伴是退休职工,孙女小花最近没找到工作,过来散心,弹琴解闷,没想到打扰了邻居午休。
隔了一天,邻居在电梯里遇到了小花。小花的个子有 178 厘米,说话声音却小得像鹌鹑。邻居看似关心地探究小花为什么没上班?小花所答非所问,"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都不上班嘛!我爸都失业了。我们一家五口,就我妈一个人上班。这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,我不上班不很正常!"
小花说的 " 五口人只有一个人上班 " 背后,是沈阳许多家庭中三代人的处境:
青年一代,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6 到 24 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在暂停公布前已突破 21%。全国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显示 38% 高校毕业生选择 " 慢就业 " ——先看看。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统计,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,2020 届为 16.9%,2021 届为 16.25%。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留存本地的人员仅占 31.5%。
中年一代。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代表,汽车、机床、重型设备等支柱产业转型过程中,受到智能化浪潮的冲击,导致 45 到 55 岁的中年群体由于 " 技能断层 ",失业率远高于平均水平 4.8%。
而沈阳 60 岁以上的人口,约为 30.6%,也就是说,每 3 个人,就有一个老年人。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2023 年抽样调查揭示,65 岁以上老年人中有 37.5% 存在定期转账给子女的经济行为,平均每月转移支付额度占养老金收入的 25.8%。
类似情况在日本等东亚地区早已出现。根据日本内阁府、厚生劳动省、总务省 2023 年调查显示,45 到 54 岁群体失业率是全国平均的 1.6 倍。虽然 15 到 24 岁青年失业率 2023 年维持在 4.1%,但非正规雇佣占了四分之一。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数据显示,65 岁以上老年人中 14.7% 需经济支持子女家庭。
正如早稻田大学经济学者山田久所言," 当三个世代在就业市场同时失速,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引擎就会熄火。"" 中年失业、青年蛰居、老年养家 " 的代际困境,悄无声息地涨潮了。
文|Oscar
编辑|oi
上班让人生病,在家也是
2001 年出生的小花,2023 年从渤海大学毕业前,没想到波折从此开始。小花手机里有一个叫做 " 朋友群 " 的微信群,是在大学时关系很好的同学,除了同寝室的四个人外,还有同系的几个人。这个原本打算让分散到各地的同学分享吃喝玩乐的微信群,成了诉苦、减压和打气的精神乐园。
小花抱怨自己周末加班,放弃了已经买好票的电影。群里立刻冒出一连串的 " 我也是 "。有人半开玩笑地打气,等项目结束也许还能收到大红包。
大红包没收到,连加班取得的业绩也改头换面给了老员工。小花在姐妹群的鼓励下,手抖地拿着改了十几遍的报告,当着办公室里全部九个人的面质问组长," 我一个月累死累活写出来的东西,到最后怎么和我没关系了?" 组长只是淡定地笑笑。
从那天下午开始,每周至少有四天,小花会被部门的三位领导分别谈话。工作上的大小问题,都成为 " 谈话 " 的起因。
小花开始失眠。随后是黑眼圈和轻微脱发。枕头就像吸发石,起床时总要强行留下十几根。小花把头发剪短也无济于事。
2024 年初,试用期还没过,小花交了辞职信。公司给她结算了当月的两千元工资。
刚失业在家的几天,小花报复性睡懒觉,每天上午十点多才起来,不梳头不洗脸,先去冰箱里找吃的。花爸花妈起初还心疼地让她多睡睡,觉得她 " 过一阵子找到工作,又套上小夹板(东北话,受束缚受管理的意思)了。"
小花没把求职目标定得太高,从认真读职位要求再有针对性地投几份简历,到后来看一眼岗位名就投二三十份简历,不再加倍小心也不再感觉害怕。小花只得到了两次面试。第一次 HR 直接问她能不能接受加班,第二次则说试用期薪资只有两千。小花的信心被打磨得越来越薄。
她发现想在沈阳找一个双休、扣完保险到手四千以上的工作,大多得要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。从数据录入员到广告公司设计、再到销售、餐厅服务员和直播运营等岗位,小花在求职过程里,不仅没找到工作,还被对方拒绝语气里的瞧不起,打压得喘不上气。失眠卷土重来。
可当她得知大学同一个寝室的四个人目前全在家 " 歇菜 ",忽然就吐出了胸口憋着的那股气——原来屡屡碰壁的并不是只有她。
小花在手机上领了失业金,一个月可以拿到 1980 元。小花认为这是一笔可以白拿的钱,忍不住网购了一条阔腿牛仔裤,花了六百多块钱。
快递到的那天,花爸花妈爆发了," 你怎么有钱买新衣服的?" 从小花失业后,父母就没有给过她零花钱。小花也不主动要。毕竟和大学时不一样。可花爸花妈此刻却接受不了小花领失业金," 传出去多丢人!"" 这有什么,不领白不领!"
家庭中这样的拌嘴往往没有结果。小花白天在家,老房子供暖不好,她一直开着空调。花爸花妈本就不满意她停止找工作,借机说她这么想过舒服日子,不如出去自己住。
小花充耳不闻,唯一有点心虚的地方是自己不咋会做饭。偶尔会顶一句," 这么想让我上班,你们帮我找个工作得了!"
2024 年 11 月初,小花接到了父母的 " 通知 "," 这几天先去奶奶家住。" 小花本就偶尔去奶奶家蹭午饭,这次更是连跑带颠地坐地铁去了。
" 他们那时还打算瞒着我爸被裁员的事。"
《钢的琴》剧照
工作到底谁在做
小花的父母都被失业这件事 " 吓坏了 "。和年轻人不同,中年人应对失业更加手足无措。小花意识到这一点,是一周后花爸来到奶奶家,小声问小花如何申请失业金,并示意她别让奶奶知道。
奶奶有小花爸妈家的钥匙。11 月 19 日上午十点多,花爸还在家里睡觉,奶奶过去送一些新买的菜蛋奶。拉开门,七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花爸,面面相觑。事已至此,花爸只好告诉奶奶,自己正在找工作。这是小花印象中花爸第一次 " 换工作 ",花爸回避 " 失业 " 这个词。
小花看来,花爸低估了找工作的难度。乐观是花爸所剩不多的选择。花爸之前做的是机械设备销售和安装。用花爸的话来说,这类设备属于使用中产生污染的,前景不好。加上前期市场趋于饱和,如今销售难度越来越大。
小花帮花爸制作简历,并在招聘 APP 上对标销售和售后岗位发了出去。花爸特意强调,要挑小一些的公司,免得竞争激烈。他周末可以单休,加班也没问题——这是花爸自认为的中年人求职杀手锏。但消息大多 " 已读不回 "。小花看着花爸束手无策的表情,装模作样地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为花爸加油的,还有七十多岁的奶奶。每天上午十点左右,老太太拎着一个花布袋出门。坐公交车,转地铁,再走上一段,最后抵达花爸找工作的地方,一个市内的零工市场。
花爸找活的零工市场之一,远处可见仍在等活的务工人员(笔者摄)
奶奶的花布袋里,是两个饭盒和一个保温桶。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菜,保温桶里是热汤。奶奶偶尔做面条,保温桶里就装着卤。奶奶早上做好,装不进饭盒的饭菜,就成了小花的早午饭。
花爸不让奶奶做得太咸。奶奶最初两次回来都叹气," 一点盐都不吃怎么行呢!"" 怕多喝水不方便,也不能一口咸的都不吃啊!" 小花不知道怎么安慰奶奶,只能在奶奶家里弹琴解闷。中午的琴声格外扰人。
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" 现在年轻人都没时间好好吃饭。" 像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给儿子做饭、送饭:一份外卖至少要十六七块,身高 180 厘米体重 200 斤的花爸恐怕还吃不好。加上花爸有高血脂症,不能吃太油腻的。
小花偶尔回家,发现有高血脂的花爸以前吃八十块一周的原研药,副作用能小一些。现在换成了国产药,一个月还不到十块钱。没了工作,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了。
2025 年元旦后,花妈也开始来奶奶家吃饭。爷爷身体不错,就是耳朵聋。奶奶在厨房忙碌时,爷爷也会去帮忙。可小花想先吃,奶奶坚持要等花妈。花爸提前从零工市场回来,奶奶也不让他先吃。爷爷有时偷偷夹一筷子塞进小花嘴里。
花妈是五口人里唯一的上班族。她成了饭桌上聊天话题的发起人。但话题还是常围绕着小花。花妈最近让小花考虑找个 " 基础工作 "。家里也不指望她赚多少钱,只要养活自己就行。
小花听烦了,还是那句," 那你帮我找一个吧!找到了,我就去上。"
七十多岁的顶梁柱
奶奶不再每天送饭了——花爸找到了一个临时替班的工作,在一个公交车维修厂当保安,厂里管饭。
" 厂里管饭 " 四个字成了奶奶和邻居聊家常时小小炫耀的谈资。
小花有些羡慕奶奶:她和爷爷的退休金加起来将近六千块钱。这笔钱养活一家五口,不成问题。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的底气。
奶奶有一个记账本。她不会用手机记账,但记账本让奶奶很安心。
奶奶的记账本,受访者供图
小花从来没想过,五千多块钱五口人花还能顿顿有肉有菜。奶奶却说,这样的饭菜一个月还不到两千。
少吃几块肉,更适合小花。这是奶奶的话。奶奶不是舍不得,单纯因为小花随花爸,高高胖胖的。" 最好减减肥,不然怎么找对象。" 奶奶这样对小花说。小花不爱听,说自己想办健身卡。
" 办什么健身卡,还花钱。每天下楼多走几趟,人就瘦了。" 这是奶奶的建议。于是,不能弹琴的中午和傍晚,小花开始下楼散步。
从小区里偶遇奶奶到一起上楼,是奶奶和小花为数不多的交流时间。进了家门,小花刷手机,奶奶忙厨房,祖孙两个人的话题永远是花爸的辛苦和花妈的 " 懒惰 " —— " 我刚才去你爸妈家了,一进屋就看到沙发上都是脏衣服,你说你妈怎么不知道洗呢!" 但奶奶也只是在小花面前抱怨。
小花纳闷,七十多岁的奶奶是怎么做到这样充满劲头地生活的?光是奶奶每天送饭这件事,让小花佩服: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,公交倒地铁,手里还拎着两三斤的饭菜。让小花去车程一个多小时之外的饭店吃饭,她都懒得动。
奶奶每天晚泡脚后,都会嘟囔腿胀。小花曾因为奶奶做饭太咸提出抗议,奶奶会说," 人老了,记忆力不好,盐都放了两遍。" 暖壶塞忘记塞,没热水喝,奶奶的语气也是自怨自艾," 人老了 ……" 可现在,爷爷想替奶奶去给花爸送饭。奶奶不同意,说爷爷耳朵聋了,走在路上都听不到车按喇叭。奶奶说自己就是操心的命,家里两个男人都不让自己省心,怕老的听不见,怕小的吃不饱。
奶奶几乎不怎么吃药,饭吃的也不多。花爸说,要是小花有奶奶这样的运动量和饭量,肯定胖不起来。选择性耳聋的小花看到微信群里,昔日的同学正在分享去泰国参加泼水节的视频。小花有些惊讶,原来不上班的人这么多?
像小花一家三代人依靠祖辈养老金来资助生活的情况,不是个例。这种三代人共担经济压力的现象,与东北产业结构转型滞后形成镜像关系。国家发改委 2023 年白皮书显示,东北三省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60.7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 4.9%,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8.6%。正是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迟滞,造成了中年人再就业困难、年轻人本地择业空间狭窄、老年人被迫成为家庭经济 " 稳定器 " 的三重困境。
《老后两代破产》报道了日本 " 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 + 非正式雇佣子女 " 的家庭模式中两代人两败俱伤,NHK 特别节目录制组,上海译文出版社,2021 年出版
尾声
小花还是决定做点什么。
简历投多了,小花感觉有点恶心,像机器人一样,重复着一件没有希望的事。她琢磨着还剩下一条路,考公考编。
小花看了一下,2023 年省内一个县的公务员报名人数都达到了 30:1,甚至 50:1。沈阳大连周边的热门县一个岗位更是超百人竞争。小花也觉得不一定能考上,可至少是一种希望。" 不然也是闲着 " ——这希望,既是给自己,也是给一家人。
新闻结尾 同桌大作战双人玩法与联机方式的相关文章